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及最新技术应用前景
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追溯到90年代。
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功开启了美国数字图书馆时代;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项目将数字技术带入全球文化遗产保护;
1995年,包括美国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在内的许多欧美博物馆开始开展数字存储项目,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到目前为止,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在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如何?
博物馆数字化应该如何帮助文物“活起来”?
一、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历程。
中国博物馆的数字浪潮始于1998年8月,河南博物馆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网站。随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建立互联网网站,博物馆互联网允许网民在网上浏览博物馆。
此后,博物馆网站的蓬勃发展使一些博物馆开始探索博物馆收藏的数字化发展。收藏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在过去,长期以手工填写纸质总账、编目卡、档案登记表等方式进行管理。中国大量的博物馆收藏使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因此,河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一博物馆率先开展了中国收藏的数字化处理。1999年,北京市文物局独立开发的收藏管理系统供全市多家博物馆共同使用。文物行政部门首次开展的区域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使得博物馆数字化浪潮更加汹涌。
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中国文物调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国家统一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已经结束了单一博物馆各行其是的局面。
藏品数字化进一步发展后,建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项目逐步纳入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在当代,展览技术、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博物馆管理技术、博物馆教育技术技术变革对博物馆运营、虚拟现实、现场、3D打印、移动客户开发等新兴技术使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能博物馆、手持博物馆等概念逐渐出现在公众眼中,不同的博物馆表达形式使其在观众心中更加有趣。
二、当代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
1.AR技术,三维全景,博物馆移动
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模拟和模拟难以在现实世界中体验到的物理信息,将虚拟信息应用于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AR技术与博物馆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前景。在一些外国国家,AR技术已探索性地应用于虚拟解释、恢复展览、恢复展览对象和互动,展示暂时无法展示的收藏,创建博物馆AR游戏和AR博物馆导航。
在中国,AR、VR等技术的应用也如火如荼。北京指触传媒集团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文博虚拟现实卡以博物馆收藏资源为主要创意来源。其产品包括兵马俑虚拟现实卡、恭王府虚拟现实卡、圆明园虚拟现实卡、陕西历史博物馆虚拟现实卡、半坡博物馆虚拟现实卡等,基本涵盖国内主流博物馆。
2017年5月,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看‘圆明园’数字体验展选取了26个景点,如圆明园西洋楼、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景等。AR和VR技术从多个角度复制了万园的壮丽景色。
三维全景技术是一种桌面虚拟现实技术。2012年,百度百科全书推出了企业数字博物馆项目。截至2016年,已推出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200多家在线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通过三维全景技术、录音解释、文本、图片等方式,大大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2.博物馆告诉你双微系统
2017年5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及其安全报告(2017)》。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活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12.47亿,比2015年增长59.9%;中国活跃的智能手机有23.3亿部,比2015年增长106%。
其中,微信是智能手机平台用户最多的在线社交平台,用户10.03亿。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智能手机社交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交流方式。
从博物馆管理层面看,早在2012年发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营评价指标体系》中,微博就正式纳入博物馆公共关系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双微的有效运作缩短了博物馆与普通游客的距离,人们可以更轻松、更自由地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沟通。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微博粉丝已达到392万。据监测,其粉丝日增长达到40万,相当于故宫博物院11天的游客数量。故宫博物院淘宝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也达到了77万。
此外,故宫博物院运营官方账号微故宫不仅定期更新文章推送,还提供故宫全景、故宫收藏高清图片和收藏介绍,为博物馆与观众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观众接近收藏,了解收藏背后的故事提供了新的思路。
3.3D打印,高冷藏品触手可及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外博物馆的应用相对成熟。它有效地解决了贵重或易碎艺术品的巡回展览问题。美国PeabodyEssex博物馆(PEM)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了ThomashartBenton的艺术品。这种粘土模型可以被观众触摸,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对于男性游客来说,武器,尤其是古代战时的刀枪,是梦寐以求的文物。2015年,游戏开发者尼尔斯·安德森利用3D打印技术恢复了挪威国家艺术博物馆欧洲民族迁徙时代的剑。来博物馆的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剑,而不仅仅是看保存在玻璃柜台上的真实产品。
三、博物馆数字化帮助文物活起来。
1.借力科技,沟通互动
在未来,新兴科技依然是实现馆藏“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方式,虚拟现实、三维全景、AR等技术手段能够带给观者更多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既拉近了博物馆与观者之间的距离,又可以全方位展示博物馆与藏品的风采。
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手持设备的技术进步,提供给社会大众检索、下载和使用各类藏品资源的机会。
故宫开发的手机APP《每日故宫》以日历的形式推出,“每天一件故宫藏品”,给了观众随时随地观看故宫藏品的机会,精美的电子图片以及简练的藏品介绍在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同时,有效地完成了藏品知识普及工作,能让人们充分了解到藏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使其对静态的藏品产生鲜活的“动态感受”。
此外,故宫还独家出品了手游《虚拟紫禁城》《皇帝的一天》,并与腾讯联合推出《天天爱消除》手游的故宫特别版。从旅游、文创到手机游戏,已满600岁的故宫要打造的就是年轻化的文化意象,能让社会大众更加直接地体会到博物馆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诚意与信心,也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创意设计,推陈出新
从世界范围来看,博物馆数字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数字化所借助的科技手段与表现形式愈加新颖。创意十足的藏品表现方式给了观众新奇的体验与感受,能够始终保持对博物馆展览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
当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也拓宽了博物馆数字化以及文物“活起来”的思路,创意设计主导下的博物馆文创,有效地开发了馆藏资源,也有力地推动了博物馆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式发展。
《大内咪探》是一本以宫廷猫的视角带读者了解宫廷秘事的小猫书,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匹配APP可以扫描书中图画,以3D形象与视频进行解说,是故宫文创开发的一项新媒体产品,曾获得“2016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江西省博物馆从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汲取灵感,推出一款有着海昏侯出土文物代表性纹饰的3D灯,这款3D灯在夜晚打开时,灯上的纹饰就会在黑暗中呈现出3D的效果。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新兴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有力结合,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新鲜感受,也代表着未来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博物馆人将数字化工作提升到博物馆工作的核心是顺应时代与科技发展潮流的,充分利用当今社会的新技术、新发现,能够有效提高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深入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让存储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走进人们的视野,也走进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