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星特刊 | “疫苗博物馆”,透过历史切片见证伟大事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行业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挑战。后疫情时代的博物馆如何寻找新使命,激发更大的创造性潜力?
近日,大湾区国际疫苗中心这一“疫苗博物馆”的落成开放,吸引了文博界的热切关注。
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位于坪山区,是中国首个国际化的疫苗创新中心,也是首个以疫苗生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中心。展馆由深圳市政府凝聚多方力量与赛诺菲巴斯德携手,历时两年建成。展馆占地3021余平方米(含办公空间),设计了14个展示点位,以人文、科技、艺术结合的视角,演绎疫苗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可能。
“疫苗博物馆”,甫闻其名便觉恰逢其时,这是符合当代关注焦点的展示定位。岩星团队借由此次参观,对疫苗的研发及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得以有机会进行真正的了解。
一进入展馆,空间开阔明亮,形象墙及服务台区域大量地使用白色与生物基因化学分子等元素,营造出医疗事业的严谨与圣洁。
展馆形象墙
正对入口的墙上出现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的名言——“让人类不再因罹患疫苗可预防之疾病而遭受痛苦甚至死亡”,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展示的愿景。展馆围绕着“微小的伟大”的叙事主题展开,见微知著,透过历史的切片见证伟大的事业。
掀开幕布进入“微小的伟大:伟大的英雄”展区,幽闭空间里分别矗立着4面长方形屏幕,依次播放着来自陌生人的感谢。感谢在不同的疫情挑战下,众多公卫人的付出,这是对公卫人的崇高致敬。
“陌生的感谢”
事实上,在这场与病毒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胜利,人们之所以能够争夺到生存的权利,离不开公卫人的坚守与奉献。在与讲解员的交流中也印证了这一想法,策划团队有意在第一区域打造一个“小黑屋”式的沉浸空间,通过氛围营造,影像输出及科技震撼,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立意。这一想法贯穿了整个展馆,不同展区的展示手段存在差别,但不论是常规的展墙,还是多样的装置,皆旨在调动参观者的主动参与和感受。
“永远的对手”
离开幽暗的空间,目之所及是由三棵高大乔木所打造的场景化空间——“被忽略的事实”,表面绿意葱茏,背后却有枯萎腐蛀的伤口。戴上耳机,受百日咳折磨的孩童咳嗽声传来,病痛的磨难令人惊心。
“被忽略的事实”
“崩塌的多米诺”是团队成员认为内容转换最为深刻的展项之一。每一块水泥板制成的多米诺象征着一次次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黑死病、天花、西班牙大流感、埃博拉疫情等。它们逐步递增的重量,遍布的裂纹,隐喻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与文明进程的深刻划痕。
“崩塌的多米诺”
崩塌止势于最后一块顶天立地的石碑,疫苗,这是力挽狂澜,支撑人类走出危机的希望。
穿过“微小的改变:伟大的设想”展区,沿着未来之光的指引,人们对于疫苗的未来发展设想没有极限,正如时代进程永不止步。
随着2022年国际博物馆主题的公布,从“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再到“博物馆的力量”,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就如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所给予的时代命题,我们当如何使用博物馆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环形的动线,让此次参观回到路易斯·巴斯德的名言下结束,但感受和思考较于开始确有一定程度的升华。
团队留影